1999年美国“误炸”中国大使馆,我国为何不反击,多年后才知用意
1999年5月7日,北京时间5月8日5点45分,一场震惊世界恶性事件发生了。
美国为首的北约,无视国际法,公然朝不同的方向,发射了5枚导弹,炸毁了我国的驻南大使馆。
其中有3人牺牲,其中有2名是新华社的记者邵云环女士,《光明日报》记者许杏虎先生,另一人则是许先生的爱人朱颖。
另还有多人受重伤,使馆几乎被夷为平地。
此事迅速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,美国以及北约,对此声称是“误炸”。
北约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,更是逃避中国记者的提问,一直大谈其精准打击的效果如何,对惨剧熟视无睹。
我国当年反应强烈,但并没有做出相等的反击措施,并且在新闻中也呼吁群众,化悲愤为力量。
这当中的深意,直到多年后,大家才终于明白。
那么,当年我国为何这样处理,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?
讨要说法
“炸馆”一事,对于当年的中国来说,完全是一件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,就连驻南联盟使馆的人员也没能预料。
因此,他们没有应对方案,轰炸结束的第一时间里,通讯被破坏,前后方失去联系数小时。
一时间人员生死未卜,当地情况如何也不清楚,这件事如何传回国内,多亏一位名叫吕岩松的记者。
在现有的记录中,这位《人民日报》的驻地记者,在袭击中幸存下来。
他的移动电话还能使用,于是,他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了北京方面。
很快,外交部获悉此事后,要求向馆内大使核实,但那时他们已经无法与大使联系上了。
时间来到北京时间的5月8日6点10分,相关部门陆续向中央汇报情况,但信息来源是西方媒体。
一个小时之后,新华社,还有驻南大使潘占林等同志才终于联系到中央,汇报情况。
他们已经确认使馆被炸,3人遇难,还有数人失踪或重伤。
得到确切消息后,我国立刻开会讨论,对此事做出反应,并讨论出后续处理方案。
这是一次十分敏感的外交事件,我国需要小心处理,以确保能得到说法和解决方案,并且不损伤中国的国际形象。
事发半个小时后,北约方面有了动作,在新闻发布会上,其发言人谢伊,对我国记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谈。
相反,他一直讲组织研发的导弹其精准打击到了什么程度,仿佛惨剧从没发生过一般。
记者追问时,他也不给记者任何询问的机会,“砰”的一声关上了大门。
而另一边的美方,其说法与北约基本类似,毫不遮掩其轻视中国的态度。
他们强调自己的军队是最好的,武器也是最精良的,他们的训练经过细致地策划。这里是想否定他们是“蓄意密谋”的想法。
另外,他们还认为,战争造成的意外是在所难免的,更令人气愤的是,他们着重强调,未来在当地的空袭会进一步扩大。
在此之前,他们已经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轰炸,已经有许多普通人已经失去了生命。
北约的做法,实际上已经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,不仅如此,他们的行为,实际上已经严重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。
面对他们的蛮横行径,我国立刻公开表示谴责,进行抗议,要求以美方为首的北约必须承担所有责任。
为了推卸责任,美方公开辩称,说这次袭击是“无意”的,是一次“误炸”。
他们表示,原本要轰炸的目标是电视台。然而,在现实中,大使馆附近没有电视台,离馆最近的电视台在两公里外。
而且这家电视台,在当年的4月24日就已经被炸毁,这跟他们所说的“精确打击”完全对不上号,显然,他们就是在撒谎。
由于美方坚称是“误炸”拒绝承担责任,随着事情发酵,国内爆发了巨大的抗议活动。
事情发生4小时后,美东部时间5月7日晚,在我国的强烈要求下,联合国召开了紧急会议。
随后,会议进行了5小时的讨论,不少国家严厉谴责了破坏国际法的行为。
在来势汹汹的抗议活动,还有不少国家的指责中,美方和北约不得不寻找更为合理的解释。
面对美方及北约即将使出的招数,我国是如何应对的?
冷静处理
1999年5月7日,南联盟的贝尔格莱德发生了一出惨剧,我国的大使馆,被北约的5枚导弹炸毁。
美方为首的国家声称这是一场意外,不料引起了轩然大波,他们改变了策略,要让中国难堪。
面对他们的手段,我国是如何冷静处理的?
时间来到1999年5月9日,那时,国内的抗议活动仍在继续,不管城市,还是乡村学生、工人走上街头抗议,举办座谈会。
前一天晚上,俄罗斯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通话我国外长唐家璇,对此次发生的事件表示同情和哀悼。
在后面的通话中,中方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,以美国为首的国家,必须承担此事的全部责任。
关于科索沃危机,中方认为北约应立刻停止轰炸,轰炸不可能带来任何解决的可能。
而在协商解决方案中,都要征求南斯拉夫的同意,方案才能落实,有实际意义。这两点成为我国解决此事后续的核心观点。
同样也是这一天,美方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联合发表声明,对大使馆遇难的人员深表遗憾。
他们认为,这一次轰炸是一个错误,之前的打击目标“电视台”,变成了“物资供应局”。
经过数小时的调查后,他们发现不是飞行员或机器的错误,而是情报误导了行动人员。
在进一步解释中,他们表示,之所以会“误炸”,是一位情报分析家,使用了旧地图所致。
声明发布后,北约也统一了口径,表示全都是“旧地图”的错。
中央情报局提供了“旧地图”,还有过时效的航拍照片,导致他们“误炸”。
与此同时,南联盟外长会见了专程赶往贝尔格莱德的中方小组。
重伤人员的意识还很清晰,在治疗下伤势已无大碍,但仍需住院观察。
小组成员中,有遇难者的家属,他们来到陆军总院,向遇难者告别。
小组还专门到被毁的使馆馆舍查看,遇难者朱颖女士的父亲朱福来,看见眼前的断壁颓垣,不禁泪流满面。
那里曾是他女儿和女婿居住的地方,他对记者们说:“我的女儿、女婿来这里时活蹦乱跳,现在我却只能捧着他们的骨灰回去。”
他向北约发出诘问,他们为什么要炸我国的驻南使馆,为什么要杀害中国人?
国内的抗议仍在继续,每天每小时,城市、乡村都有人通过不同渠道,向美国大使馆发送抗议信和电话。
就在美国为撇清责任焦头烂额时,我国再次强调了他们的野蛮行径,要求必须给出说法。
我国还赞许了国内群众在这起事件中,展现出的爱国情怀。
但同时特别强调,抗议活动需要在符合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,警惕过激行为和别有用心之人,共同维护社会稳定。
因此,从1999年5月10日起,在中央的引导下,抗议活动逐渐进入尾声,人们逐步回到生产生活上。
再来看美国方面,这件事情远没有结束,他们成立了一个调查组,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调查。
1999年6月16日,美方派去特使皮克林先生报告了调查结果。
他们依旧认为这是一次重大失误事件,并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说法。
他们给出了3个重大失误,一个是目标定位,二个是数据库缺陷,最后一个是在审查环节没有纠正上述两种失误。
有趣的是,他们的国家地图局不想当这个替罪羊。
早在这年5月16日,地图局就曾发表过一篇声明,公开表示,不管是哪个部门使用他们局的地图,都可以放心信赖。
关于地图准确度有误的说法是片面而错误的,另外,中国的驻南大使馆一直都标在地图上,“过期地图”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。
就在流言四起的时候,有的媒体公开为美方的行为辩护。
其中,有一种说法企图将中方推到风口浪尖上,对此我国又将如何处理?
保卫和平
1999年5月10日,我国驻南大使馆被炸后,抗议活动逐渐进入尾声。
美方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,与此同时,流言四起,我国也被推到了此次事件的风口浪尖上。对此,我国将如何处理?
在国际上流行的诸多说法中,有一种说法是,美方等国之所以轰炸大使馆,是针对南斯拉夫的总统。
有一位日本记者会议称,事情发生时,他曾看见被炸的大使馆内逃出来几个白人,说着塞语。
他们身上没有穿制服,不是消防队员,他就凭这条推断这位总统藏在中国使馆内。
这样一来,美方既能从现实上消灭目标,还能让坚决反战的我国一点教训。
然而,这种说法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捏造,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时局,就很快能明白,这种事是不存在的。
截至炸馆当天,北约已经持续空袭45天,但当地战士们战斗意志很强烈,军事实力也未受到重创。
他们最精良的装备都转移到了安全位置,据那时的说法,他们的地下工事可以承受中等程度的核打击。
并且,当地的民众也非常支持抗击北约,整个社会氛围很团结。
总统先生仍稳定主持大局,又怎会存在避难一说呢?
在后来的解释中,我方记者表示,就算总统先生真的在中方使馆避难,他们也没有道理轰炸使馆。
在历史上,政要人员、普通民众到使馆避难的事件数不胜数。
在维也纳公约中,使馆及住宅的领土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,这就回到一开始我国的态度上了。
这样的行为是粗暴野蛮的,他们践踏了公约和国际法,本就应当为遇难者道歉,为这件事负全责。
不管他们如何狡辩,轰炸使馆一事客观来讲就是大家看到直接结果,这就是错误的。
对于这件事,也有正义感的政要人士接受采访,表示他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美方的计划。
同样也是在美方调查期间,这年5月中旬,美国际行动中心,华盛顿办事处的负责人,曾接受了我国驻美记者的采访。
他们谈及此前发生的惨剧,这位先生表示,他认为这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,是一种威胁。
在我方后来的分析中,美方轰炸我国大使馆,科索沃问题中权宜之计。
因为他们再轰炸当地的民用设施,势必会在全球引起反战热潮,这样一来他们就“战而无理”。
美方和北约的强硬派此前吹了牛皮,说最多一个星期,他们就能让南联盟的领导人下跪求饶。
然而,他们没想到当地民众意志如此坚定。
为了改变情况,他们便瞄准了坚定反战的我国,同时,这也是对俄罗斯的警告。
另外,美方对我国一直有所打压,自我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后,中美关系就变得捉摸不定,美方将我国当作了潜在的对手。
那一次轰炸是一次试探,摸索我国的实力和战略如何。
在炸馆之前,他们就已经多次在我国的发展路上铺设障碍了。
比如1993年7月,美方就曾公开发表声明,认为我国的“银河号”货船上,装载了用于制造化学武器的化学品,并试图采取制裁措施。
1997年,他们又操控美元四度攻击与之相连的港币,试图影响经济,这样的手段可以说是数不胜数。
我国那时为何不发作,只是谴责和讨要说法,为的是韬光养晦,力求稳定。
这一点,在1999年5月10日中俄双方的通话中有所展现。
我国坚持要维护社会和平,希望科索沃问题能够回到谈判桌上解决,中俄作为常任理事国,要担负起责任。
同样也是这一天,大家向大使馆的烈士们告别,国内对此次事件的讨论热度不下。
这天上午9点33分,我国完成了首次大型飞行实验,“一箭两星”发射成功。
结合此次事件,我国表示,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,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。
事件来到新世纪,距离千禧年已经过去了20多年,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。
当年我国对此事的处理十分隐忍,只是一直要求给个说法,没有其他的行动。
那是因为,新生的中国还需要成长,这样克制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选择。
这样维护了我们国家的尊严,还有基本利益,避免美方及北约推卸责任,将我国推到风口浪尖上。
另外,这件事也为2年后,我国处理中美“撞击”事件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处理经验。
我国驻南大使馆被炸一事,事实上仍未得到彻底地解决,这件事人们不会忘记这笔血债,只要一天没有得到解决,将永远谴责下去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炒股配资找配资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,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