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声明:个人观点、仅供参考
康熙六十一年,康熙皇帝性情大变,一直备受重用的张廷玉,被康熙皇帝连贬三级,直接成了一个普通官员。
张廷玉可是皇上面前的“大红人”,所以他被贬这件事,很快就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但是张廷玉本人却并不是很在意此事,他倒是乐得清闲……
满汉平等定民心清朝初期,汉人大臣其实并不多见,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愿意入朝为官。当然,其中的原因想必不用多说,大家懂得都懂。
不过后来这些满人皇帝发现,这朝廷要是没有汉臣,好像玩不转,这些百姓的逆反心理很强,根本不想听话。
展开剩余89%于是便有了“满汉共治”政策,招募汉人入朝为官,并且将汉臣与满臣一视同仁,不再区别对待。
这口号喊得确实挺响亮,但是真正办事的时候,又不一样了。
因为朝廷里这些办事的人,全都是上三旗的八旗子弟,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,自然不会平等对待这些汉臣。
这种情况一直到康熙皇帝即位,才有所改变。
众所周知,康熙皇帝是清朝最厉害的皇帝,虽然他才是清朝第二个皇帝,但是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菜,没人比得上康熙。
康熙皇帝厉害的点就在于,他清除了清朝的三个大隐患,同时还对清朝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其中维持汉臣与满臣的平衡就是一件很重要的,最早的时候,满人当官甚至不用考核,直接就能当。
康熙皇帝进行了改革之后,就算是八旗弟子,也得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当官。
但是这样一来,这些满人有不高兴了 ,他们大部分都是“文盲”,他们怎么跟汉人竞争?
康熙皇帝又给这些人开了一个侧门,让他们参加适合满人的科举考试,但是从这一次开始,以后的满人就必须跟这些汉人学子参加相同的考试了。
虽然这种方法令满人十分不满,但是它确实使得清朝的统治更加稳定了。
为什么要说这些事呢?因为张廷玉就是这种政策的受益者,甚至连张廷玉的父亲也是。
张廷玉的父亲名为张英,还记得那个关于“六尺巷”的故事吗?
说出那句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官员,就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。
张英也是康熙一朝的重臣,他退休之前,也是康熙身边的红人。
张英其实就是康熙“重视汉臣”的代表人物,有些重要的事,康熙皇帝会故意交给张英去做,以体现自己对张英的信任。
不过,张廷玉的受宠与张英没有关系,他们父子甚至故意在避嫌。
连贬三级谢君恩张廷玉二十六岁那年,准备参加科举考试,走上仕途,但是一个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。
康熙皇帝将张英任命为那年的主考官,所有学生的卷子都得由张英来评判。
如果张廷玉也参加考试的话,那就有点问题了。
虽然张英确定自己可以不偏心,但是人言可畏,他们父子俩一个考试一个阅卷,肯定会被人家说闲话的。
而且张廷玉本来就挺厉害,万一张英在无意中给了张廷玉“高分”,他就算在黄河和长江都跳一遍,也是洗不清的。
最终,张廷玉只能退一步,等下一届考试再参加。推迟考试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,这代表着两年的辛苦学习。
如果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,告诉高三学生高考推迟了,估计得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发火。而张廷玉面对的是皇帝,他也无可奈何。
后来避嫌就成了老张家的传统,张廷玉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时,也出现了类似的事情。
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时,是雍正十一年,此时的张廷玉已经是朝中的一把手了,可以说是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。
虽然这一次张廷玉并未担任主考官,但是他的身份够特殊了。
雍正在殿试期间,对一份笔迹清秀、内容详实的试卷大加赞赏,然后就将这份试卷的主人点为了探花。
但是等拆封之后大家才知道,原来这份卷子是张廷玉之子张若霭的。
张廷玉得知此事之后,并未感到高兴,而是直接找到雍正皇帝,申请取消张若霭的探花之位。
雍正以为张廷玉是担心被人说闲话,于是便主动说明自己看卷子的时候是不知道的,所以说张若霭这个探花拿得没问题。
但是张廷玉还是坚持要把儿子的探花之位给拿掉。雍正皇帝就觉得很奇怪,他为什么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好呢?
张廷玉解释说,他们家已经足够富贵了,就算儿子考中探花,也只是虚名而已。
但如果将探花之位让给一位寒门学子,那么他从中得到的东西,就会多很多。雍正皇帝很感动,于是就满足了他这份心,将探花之位让给了一名寒门学子。
张廷玉之所以能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,其实与康熙皇帝的关系很大,而这就要提到当初张廷玉被贬的事情了。
张廷玉能成为康熙皇帝身边的“红人”,靠的就是自己的能力,康熙皇帝是看他聪明机智,办事牢靠才让他留在身边办事的。
而像张廷玉这样有能力的臣子,康熙皇帝自然要留给自己的继承人,而为了让自己的继承人注意到张廷玉,康熙皇帝就将张廷玉一下子贬了三级。
在别人眼里,张廷玉这是“失宠”了,要被康熙皇帝清算了,但是张廷玉作为当事人,早就已经知道了康熙皇帝的用意。
当年李世民临死的时候,突然将陪了自己一生的大将李勣贬到了外地,当的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。
李治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这样做,李世民告诉他:“汝于李勣无恩,我今将责出之。我死后,汝当授以仆射,即荷汝恩,必致其死力。”
意思就是,李治平日里与李勣没啥来往,但是此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不用他不行。
那该怎么办呢?
李世民很聪明,他来当坏人,提前将李勣贬出去,等李治即位之后,再把李勣请回来重用,两人的感情不就有了吗?
张廷玉被贬其实也是这个道理,他本人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官员,但是即将即位的四阿哥胤禛却是个“冷面王”,很少与这些官员交流。
为了让雍正皇帝和张廷玉之前建立感情,康熙皇帝也用出了“前人贬谪,后人提拔”的办法。
而张廷玉早就已经看穿了康熙的小心思,于是回家后对儿子说:“为父须待新君赐恩。”
张廷玉现在的正确做法,就是不骄不躁,等着新皇帝提拔他就行了。
不过张廷玉还是有一些伤心的,他不是为了自己伤心,而是为康熙皇帝伤心。
既然康熙皇帝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,那就说明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死期,要不然他不会突然安排这样的事。
果不其然,康熙皇帝在当年的12月20日驾崩了,继位者是一直都很低调的皇四子胤禛。
胤禛即位之后,马上就把张廷玉提拔了上来,并且还让张廷玉当了重臣……
发布于:山东省炒股配资找配资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,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