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秋,在多数人眼中,是落叶飘零的寂寥,是万物渐衰的悲叹。然而,在诗人的笔下,秋却有着别样的豪情与壮志。它可以是金菊傲霜的倔强,是沧海洪波的澎湃,是终南山与秋色比高的气魄,亦可以是冲天香阵透长安的果敢。
这六首秋日励志古诗词,跨越千年时光而来,带着不同时代文人的风骨与豪情。它们或于逆境中坚守,或于困境中突围,以秋为纸,以志为墨,书写着永不低头的生命赞歌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诗词,感受秋日里那燃烧的壮志,领略诗韵中凌云的豪情!
图片
1
秋词二首·其一
刘禹锡〔唐代〕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刘禹锡此诗以昂扬之姿颠覆了传统悲秋的文人定式。永贞革新失败后,三十四岁的他被贬朗州,政治生涯跌入谷底,却在此境遇中写下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的惊世之语。彼时中唐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,文人多借秋景抒发失意,而刘禹锡偏以“晴空一鹤排云上”的壮美意象,将秋日的澄澈高远化作精神突围的象征——那冲破云层的孤鹤,恰似诗人虽处逆境却始终昂扬的斗志。
此诗最动人处在于“胜”字的决绝。他未否定春日的生机,却以“秋气”的劲健清朗赋予季节以风骨,将个人抱负融入天地气象。此诗中的“诗情到碧霄”更似一次精神宣言:真正的强者,能在困顿中开掘出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量。这种“以秋为春”的逆向思维,让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中唐硬汉那颗永不低垂的头颅。
图片
图片
2
秋凉晚步
杨万里〔宋代〕
秋气堪悲未必然,轻寒正是可人天。
绿池落尽红蕖却,荷叶犹开最小钱。
这位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之一的诚斋先生,晚年闲居乡野十五载,常以步履丈量秋光,此诗正是其晚年心境的写照。首句“秋气堪悲未必然”直指人心,将千年文人悲秋的集体情绪轻轻拂去,转而以“轻寒正是可人天”点出秋日的澄澈舒爽——那恰到好处的凉意,原是天地赠予的清醒剂。
后两句尤见匠心:池中红荷虽已凋零,新生的荷叶却如铜钱般圆润可爱。这种在衰败中捕捉生机的眼力,恰似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后的豁达——他曾在朝堂力主抗金,也曾在地方体恤民生,如今退居林下,反而在秋凉中寻得“最小钱”般的生命惊喜。秋日从不是终结,而是万物积蓄力量的时节,正如新荷破水,终将迎来另一番盛放。
图片
图片
3
不第后赋菊
黄巢〔唐代〕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黄巢此诗以秋日为幕,书写了一曲寒门士子的抗争宣言。晚唐科举腐败,出身盐商的黄巢三次应试皆落第,目睹“工商不得入仕”的制度歧视与民间“金色虾蟆争努眼,翻却曹州天下反”的流言,此诗喷薄而出。他以“九月八”破重阳节俗,暗喻起义迫在眉睫;“我花开后百花杀”借菊傲霜与百花凋零,喻农民军摧枯拉朽之势。后两句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更以菊花为铠甲,将秋日肃杀化作改天换地的壮志——十三年后,黄巢率军攻破长安,诗中预言一语成谶。此诗证明:秋日从不是终结,而是弱者积蓄力量、强者改写命运的战场。
图片
图片
4
赠刘景文
苏轼〔宋代〕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苏轼此诗以秋日残景写昂扬之志,堪称逆境中的精神赠礼。元祐五年(1090),苏轼任杭州知州,好友刘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,驻杭州。苏轼视他为国士,曾上表推荐,并以诗歌唱酬往来。此诗开篇“荷尽菊残”看似萧瑟,却以“擎雨盖”与“傲霜枝”暗藏褒贬——荷花凋零失其华,菊花残败犹存骨,恰似人生暮年不失风骨。后两句笔锋陡转,将“橙黄橘绿”的初冬之景推为“一年好景”,实则以果实累累喻晚成之才。苏轼借秋日物候传递深意:人生何必争春?寒冬里的沉淀与坚守,方是成就金黄硕果的根基。此诗如一剂暖药,治愈着所有在困境中怀疑自我的灵魂。
图片
图片
5
长安秋望
杜牧〔唐代〕
楼倚霜树外,镜天无一毫。
南山与秋色,气势两相高。
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。杜牧以精炼笔触勾勒出长安深秋的澄明高远。首句“楼倚霜树外”以空间错位凸显楼阁之巍,经霜的树木褪去繁叶,更显挺拔,而楼阁凌驾其上,奠定全诗高远基调。次句“镜天无一毫”以明镜喻秋空,纤云不染,澄澈如虚,既展现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,又暗含诗人心性之明净。后两句“南山与秋色,气势两相高”将具象的终南山与抽象的秋色拟人化,南山峻拔入云,秋色充盈天地,二者竞高之势,既凸显山势雄浑,又暗喻秋意之浓烈,更寄寓诗人对超脱世俗、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,使短短二十字蕴含无尽秋思与哲思。
图片
图片
6
观沧海
曹操〔两汉〕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曹操的《观沧海》以秋日沧海为画卷,泼墨出英雄的壮阔胸襟。建安十二年(207),五十三岁的曹操亲征乌桓,大捷而归,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。眼前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的苍茫景象,恰似他半生征战的缩影——从洛阳北部尉到丞相,从讨董卓到统一北方,每一次跌宕都如这秋日狂澜。但他笔锋一转,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,将沧海化作吞吐宇宙的容器,暗喻自己囊括四海、包举宇内的雄心。此诗证明:真正的强者,能在萧瑟中看见磅礴,于动荡里把握乾坤,秋日的肃杀,不过是英雄加冕前的庄严序曲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配资找配资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,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