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说娱乐圈的瓜不甜?这一波“家庭伦理大戏”,加上爱情悬疑、亲情撕扯、金钱纠葛,简直就是现实版连续剧!
一条“我想孩子了”的社交文案,居然能炸翻整个舆论场。主角不是别人,正是大S的二婚老公、光头DJ具俊晔。
网友懵了:你想哪个孩子?你凭什么想?
而另一边,亲爹汪小菲直接破防,贴脸开大,话里话外写满了:你不配!
这场突如其来的“父爱风暴”,像极了夏天的大雨,说来就来,连打伞的时间都不给。
1、突然上线的“慈父”,是情深还是秀场?
时间回到几天前,具俊晔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句:“特别想念那两个孩子,最近总想去看看。”
看似温情的一句话,却像在油锅里滴了一滴水——瞬间炸裂。
网友第一反应不是感动,而是疑惑:你哪来的资格?
毕竟这三年里,多少孩子发烧、开家长会、写作文说“我最敬佩的人”,都没有他的一点影子。
而现在,突然上线想当“国民后爸”?不是感情深,是来蹭热度的吧?
更有网友调侃:“这波慈父上线,是不是因为光头没热搜,钱包也凉了?”
2、汪小菲怒了:你当我死了?
汪小菲得知此事,火气值直接爆表,连发多条动态质问具俊晔:“孩子生病你在哪?开家长会你在哪?现在说想孩子,你骗谁呢?”
这不是第一次汪小菲当众对线了。
早在大S去世后,他就和S家矛盾不断,尤其是对具俊晔这个“继父”的角色,一直充满敌意。
孩子明明是他一手带大的,如今一个“非亲非故”的人突然蹦出来说“想孩子”,换你你不爆炸?
有网友说:“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养大的猫,邻居突然说它特别想念你家猫,想抱回去陪陪。”图啥?
3、S妈情绪崩溃:联系不上汪小菲,急得团团转?
而这场风波的另一个“配角”——S妈,也没闲着。
台媒爆料称:S妈为了大S的豪宅房贷一事,急得跳脚,却怎么都联系不上汪小菲。
说是断供,其实是断联。
当年那套台北豪宅,首付就2.4亿新台币,每月房贷高达83万。
而大S去世后,这套房子名义上归属还在清点中,理论上不需要继续供房贷,但S妈却像热锅上的蚂蚁,到处找人救火。
甚至连家里保姆都成了她的求助对象。
这番操作,不禁让人怀疑:是为孩子着急,还是为了房子?
4、雕像背后的“真爱”,还是深情营销?
具俊晔倒是没回应汪小菲的怒火,而是在台媒面前扮演了一位“深情守墓人”。
每日前往金宝山悼念亡妻,为大S设计雕像,还说要赶在明年完工。
听起来确实有点感人。
可细想一下,这个“深情”是不是也太有节奏了?
从发文“想孩子”,到频繁现身媒体,再到和小S一同飞往日本——这波操作,像不像是提前排练好的一场“情感营销”?
一边是“我爱孩子”,一边是“我思亡妻”,情绪牌打得啪啪响。
可惜,友早就不是三岁小孩,情绪也不是那么容易被PUA的。
5、孩子成了“话题工具”?舆论的底线在哪?
最让人唏嘘的,是这场风波的中心——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。
他们的妈妈刚刚离世,爸爸和继父却在网络上互撕,姥姥焦头烂额,舆论滚滚而来。
每一次热搜,都会让孩子的名字被再次提起。
这不是关怀,是曝光。
不是温暖,是消费。
孩子不是剧本里的道具,不能是谁想上戏就上戏,谁想退出就退出。
可惜,有人用他们刷存在,有人靠他们找流量,有人甚至用他们当挡箭牌。
6、爱屋及乌,还是一场秀?
有人说:“既然马筱梅都能把大S的孩子当亲生看待,具俊晔为什么不行?”
确实,情感不该只看血缘。
但问题是,情感也要有积累,有陪伴,有责任。
不是你说“我爱”,就能让人信你真的“在乎”。
具俊晔这几年对孩子的陪伴,有多少是真实的?有多少是媒体放大的?
没人知道。
但如果真心,就别用社交平台表达;如果真意,就去做点实事,而不是发个“文案”就当尽责。
7、别让孩子成为大人的挡箭牌
这场风波,说到底,是成年人之间的“角力”。
可是,最受伤的,却总是最无辜的。
孩子不该成为父母之间的筹码,更不该成为公众猎奇的对象。
娱乐圈的风波再大,也请记得:有些人还在长大,有些人已经离开。
别把爱当作秀,更别把亲情当流量。
愿逝者安息,生者安好,孩子们可以在风暴之外,快乐长大。
——END——
炒股配资找配资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,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